瘧論篇第三十五


在線收聽本章節(jié)內(nèi)容

有聲朗讀




   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于風,其蓋作有時者何也?岐伯對曰:瘧之始發(fā)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nèi)外皆熱,頭疼如破,渴欲冷飲。

  帝曰:何氣使然?愿聞其道。岐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

  陽并于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栗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疼;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于內(nèi),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nèi)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此皆得之夏傷于暑,熱氣盛,藏于皮膚之內(nèi),腸胃之外,皆榮氣之所食也。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于皮膚之內(nèi),與衛(wèi)氣并居。衛(wèi)氣者晝?nèi)招杏陉枺剐杏陉?,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nèi)薄,內(nèi)外相薄,是以曰作。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nèi)薄于陰,陽氣獨發(fā),陰邪內(nèi)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客于風府,循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風府日下一節(jié),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內(nèi),注于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其間日發(fā)者,由邪氣內(nèi)薄于五臟,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wèi)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衛(wèi)氣每至于風府,腠理乃發(fā),發(fā)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其氣之發(fā)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

  岐伯曰:此邪氣客于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于頭項者,氣至頭項而??;中于背者,氣至背而??;中于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wèi)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wèi)氣之所發(fā)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jīng)絡,沉以內(nèi)薄,故衛(wèi)氣應乃作。

  帝曰:瘧先寒而后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fā),因遇夏氣凄滄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秋傷于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于寒而后傷于風,故先寒而后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帝曰:先熱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傷于風,而后傷于寒。故先熱而后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

  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fā),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帝曰:夫經(jīng)言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余,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聞其說。岐伯曰:經(jīng)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夫瘧之始發(fā)也,陽氣并于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栗也。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于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

  夫瘧氣者,并于陽則陽勝,并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

  至病之發(fā)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jīng)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

  夫瘧之未發(fā)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diào)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fā)為其氣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瘧之且發(fā)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緊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瘧不發(fā)其應何如?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脈躁,在陰則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wèi)氣相離,故病得休,衛(wèi)氣集則復病也。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shù)日發(fā),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wèi)氣客于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shù)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論言夏傷于暑,秋必病瘧,今瘧不必應者何也?岐伯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于何臟?

  岐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于風,寒氣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fā),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fā)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于腎,其氣先從內(nèi)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后寒,名曰溫瘧。

  帝曰:癉瘧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于身,厥逆上沖,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于皮膚之內(nèi),分肉之間而發(fā),發(fā)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于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nèi)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帝曰:善。

 


<<上一頁  |  返回目錄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