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總愛嘆氣穴位來調理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7-2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嘆氣是人們常有的表現(xiàn),尤其在生活和工作壓力較大的時候,嘆氣更是普遍。如果一個人長時間情緒壓抑、連連嘆氣,或者常常在不經意間嘆氣,要警惕身體是否出現(xiàn)問題。
湖北省中醫(y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yī)師 陸定波
《生命時報》 2022-07-12 第1622期 第8版
嘆氣在中醫(yī)理論中稱為“善太息”,“善太息”指患者自覺胸悶不暢而發(fā)出長吁短嘆,迫使深吸氣或以長出氣為快的癥狀。中醫(yī)認為,引起嘆氣的主要原因是氣郁和氣虛。氣郁者,多為情志不遂、肺氣郁閉、肝氣郁結而不能出,癥狀以呼出為快;氣虛者,多為宗氣下陷、不能上達,多以深吸氣為快。
①氣郁
肝主疏泄,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使之通而不滯,暢而不郁;肺主一身之氣,朝百脈,司呼吸。由于情志所傷、所欲不遂,或受到強烈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郁滯、胸中氣機不利,只得靠每次嘆氣來使胸宇舒暢。清代李用梓在《證治匯補·郁證》中寫到:“郁病雖多,皆用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肝氣不疏者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加味;治療肺氣郁閉則多用杏仁、枳殼、桔梗、甘草以開宣肺氣。
②氣虛
氣虛嘆氣常由勞傷過度,或久病失養(yǎng),而致氣虛宗氣不展,欲得嘆息而后快。《脾胃論》中有云:“蓋木性當動蕩軒舉,是其本體,今乃郁于地中無所施為,即是風失其陸?!闭f明脾胃失健可影響肝氣條達,太息與脾的關系密切。具體癥狀有常嘆息、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體胖、苔白。可選用補中益氣丸或參苓白術散加減,佐以麥芽、谷芽、焦神曲等以求其健脾和胃、疏散肝氣之功。氣虛偏重者加炒山藥、茶樹根、仙鶴草等益氣補虛;肝郁偏盛者,加香櫞、佛手、木瓜等疏肝行氣。
氣郁者還可按摩太沖(位于足背上,沿足大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在足背大約上1/3的地方可以摸到一個關節(jié),這個部位前的凹陷處就是)、膻中(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等穴位,泡服佛手、玫瑰花、綠萼梅、茉莉花、薄荷等代茶飲,都可起到不錯的寬胸理氣效果;氣虛者可按摩百會(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氣海(肚臍正下方1.5寸)、關元(肚臍正下方3寸)、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等補氣提氣,泡服黃芪、西洋參、大棗等補氣之品。另外也可以把手掌放在腹部,圍繞肚臍順時針揉50下,再逆時針揉 50 下,有疏肝健脾的作用。
有關【嘆氣】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
- [事件]濕氣太重身體發(fā)臭03-31
最新文章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