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智慧有三個維度

智慧有三個維度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1-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見解深刻 將心比心 釋放善意 智慧有三個維度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余小倩

  《生命時報》 2024-10-25 第1842期 第15版


  關于什么是智慧,古往今來人們有很多見解,比如“智者不惑”“上善若水”“大智如愚”等。心理學界也對智慧的內涵做過不少研究,盡管具體的內容有所差異,但以下三個維度得到學者們的普遍認可。

  認知維度,對世界有探索欲。雖說不一定要到博學的程度,但智慧的人必須有一定的智力作為基礎,表現出優(yōu)異的認知能力。和他們接觸時,你能分明地感受到他們對世界有深刻、新穎的見解,且對什么都感興趣,比如執(zhí)著于探索事件的真相、分析他人的個性、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驚嘆偉大的思想、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等。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在思考上,并從中獲得智力的審美樂趣。相比之下,缺乏智慧的人常常覺得“這有什么好分析的”“好沒意思”“不就那么回事兒嗎”,對世界、對人生沒有探索欲,思想比較膚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智慧者強大的認知力還體現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敢于正視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知道自己認知的局限性。因此,他們不會到處顯擺自己“懂很多”,而會更多地以謙虛的態(tài)度向人請教,讓人覺得“大智若愚”。

  智能是智慧的基石,想要提升智慧,知識、才能、經驗的積累是必要的。建議不論處于何種人生階段,都要堅持學習。通過閱讀、上課、游歷等方式,不斷拓寬知識面,形成對生活、人性及社會的深刻理解。也可以和專業(yè)人士多交流分享,獲得有趣的見解,用討論和辯論來深化認知力。

  反思維度,別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一個人只熱衷、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思想里,那他再聰明也不可能是智慧的。智慧的人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多角度”看問題。他們在分析過程中,不僅會想很多可能的原因、自己為什么會這么做,也會思考對方是怎么想的。這種反省、反思,能讓他們減少片面理解和主觀偏見,更全面、高維度地理清事件和人物關系,因此他們的見解會更接近本質和真相。而智慧不足的人,不太愿意多想一步,覺得此時的解釋就很完美,所以難以進步。出現矛盾時,他們換位思考的能力也比較弱,常常想不通為什么這件事會發(fā)展成這樣,陷入思維的混亂和情緒的波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

  要培養(yǎng)智慧的反思維度,建議多做“分析日記”練習,主要分析三件事。一是自我分析,定期反省、思考自己的行為、決策背后的情緒、動機,以及這些判斷的效果怎么樣。如果結果不好,則要改進、換種思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反復跌倒。二是原因分析,盡可能收集多一些信息,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和解決思路,最終推理出真實、可靠的結論。三是換位分析,“他是怎么想的”,帶著這個問題,嘗試從對方的角度、立場去分析,有助于你理解他人并接納不同觀點,實現自我提升。

  情感維度,能夠共情和關愛。智慧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這體現在兩方面:保有善意,沒有惡意。前者的具體表現是關心他人幸福與否、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愿意采取行動幫助他人、幫不上忙時有本能的內疚感等;后者是指對他人沒有冷漠或消極的情緒,不會幸災樂禍,更不會詛咒他人發(fā)生壞事。

  智慧的情感維度提示,要擁有智慧,離不開道德的要求和善心的修煉。建議通過觀察、體驗、閱讀等方式,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培養(yǎng)對他人的同情和關愛;積極主動地關心和問候別人,當他人傾訴時,給予充分的關注和尊重;得知他人陷入困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如提供建議、陪伴、物質支持等。智慧的根本在于放下小我、融入大我,當我們理解并踐行包容、接納和關愛,身上就會閃爍智慧的光芒。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