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幸福人生九個共性

幸福人生九個共性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9-5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人際和諧有歸屬 生活定個小目標 不能奢望總快樂 幸福人生九個共性


  受訪專家:

  北京老年醫(y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 呂繼輝

  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注冊心理咨詢師 馬健文
  本報記者 虞 曄
  《生命時報》 2023-08-22 第1730期 第1版

  什么樣的人才能幸福快樂?家財萬貫、事業(yè)有成還是家庭美滿?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美國哈佛大學成人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哈佛醫(y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羅伯特·瓦爾丁格表示,支持人類健康幸福的基礎是那些“溫暖的關系”。

  “哈佛大學成人發(fā)展研究項目”自1938年啟動,堪稱有史以來研究時間最長的幸福研究。今年初,瓦爾丁格與項目副主任、美國布林莫爾學院心理學教授馬克·舒爾茨將85年的研究成果結集成書,并于8月出版了中文譯本——《美好生活:哈佛大學跨越85年幸福研究啟示》。據悉,該研究的規(guī)模從最初的724人,擴展至參與者的1300多名后代,收集了三代人的生活行為數據,以及體檢、腦部掃描、壓力激素等重要指標信息。結果發(fā)現,幸福長壽一方面需要個人保重健康,另一方面是保持社會聯(lián)結,好的社會關系可以讓人“多活一年”的可能性增加50%。研究者總結出最健康、快樂的人有九大共性,《生命時報》特邀專家進行解析。

  ①有良好的社會關系

  研究認為,良好的社會關系是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預測因素。社會關系最少者的死亡率是社會關系最多者的2.3~2.8倍。對老年人來說,孤獨的危害程度是肥胖的兩倍。


  北京老年醫(y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呂繼輝表示,從專業(yè)角度看,人際關系缺乏的客觀指標是社交孤立,即可能因疾病、個性等因素與外界聯(lián)系不夠;主觀指標是孤獨感,自我感覺與周圍缺乏有益的聯(lián)系,不被周圍人所需要。社交孤立和孤獨感會增加冠心病、中風、癡呆和全因死亡風險。如果有大量空閑時間,孤獨的人更易酗酒、吸煙,這些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壽命?!伴L時間的孤獨是一種不良應激狀態(tài),當調動自身免疫系統(tǒng)去應對這種狀態(tài)時,會造成糖皮質激素分泌異常,損害健康?!敝袊睦硇l(wèi)生協(xié)會注冊心理咨詢師馬健文補充道。

  哈佛研究認為,每個人不妨經常給自己做一下“迷你哈佛研究”,評估一下“你已經擁有什么關系?”“還想要什么關系?”“有沒有辦法加強已有的關系,或有沒有辦法建立新的聯(lián)系?”專家們表示,如今在年輕人中盛行“獨居的美好時光”“一個人的幸福生活”“無社交狀態(tài)”等觀點,這是片面的。人們應主動去培養(yǎng)、加強和擴大人際關系,比如經常與人通電話來維持溝通;常參加建立友誼的活動,諸如與運動、愛好、公益等相關的團體活動?!皳肀谴蜷_社交的絕佳方式,無論對陌生人還是熟人,擁抱都可以抑制皮質醇水平升高,降低壓力水平,讓人舒適。”馬健文說。

  ②身邊有能帶來安全感的人

  研究中提到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生病或害怕,你可以在半夜給誰打電話?有些人可以說出好幾個,有的人卻一個也沒有。研究者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有能求助、依靠的人,否則你即使在婚姻中也會孤獨。


  “無論父母、伴侶或是朋友,只要你和他在一起能有安全感,這就是你重要的情感支持?!瘪R健文說,當人感到信任和安全時,大腦會釋放催產素,激發(fā)對群體的歸屬感和依戀感,同時刺激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提供溫暖的感覺,幫助緩解焦慮。而沒有安全感的人,在刺激面前會做出高成本的反應,比如情緒很容易激動、不適應陌生人多的場合、總擔心最親近的人要拋棄你、難以建立健康親密的關系等,甚至還可能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通常,人們在原生家庭中比較容易找到有安全感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如果沒有,良師益友也能成為“家人”。需注意,安全感本質要依靠自己強大的精神內核,一方面,自己不能對他人要求過高,患得患失;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多交際、常助人,才能與他人建立牢固且值得信賴的關系。

 ?、?/span>常常和陌生人聊天

  瓦爾丁格說:“別人如果積極回應,我們常感覺良好。我們經常認為這些并不重要,其實是忽略了幸福?!薄皬年P系的‘新陳代謝’層面看,不斷與陌生人建立聯(lián)系,屬于良性發(fā)展,認識新朋友、拓展新領域,讓人放松,還激發(fā)熱情?!瘪R健文說:“我在日本旅游時遇到過一位美籍留學生,他在地鐵上跟我談了自己的留學經歷、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區(qū)別等。這次旅行已過去六七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與這位陌生人的交談,這是一種閱歷收獲,也是一種互動滿足。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多與陌生人交往,增加人際互動,不過也要做一些取舍,遠離那些負能量的(如騙子)或有不良嗜好的陌生人?!?


  ④給生活設置挑戰(zhàn)

  瓦爾丁格說:“在生活中有挑戰(zhàn)并戰(zhàn)勝它,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這是讓人興奮的,而財富和特權買不到這種‘幸?!?。”馬健文認為,追逐目標的過程會讓人覺得自己在朝一個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呂繼輝表示,如果感到孤獨或生活沒有意義時,可以嘗試去建立一些有挑戰(zhàn)的生活目標。這個挑戰(zhàn)對健康有益的前提是,不超過挑戰(zhàn)者的能力范圍,不能在這個過程中讓人產生過度的挫敗感,甚至喪失自信。比如,一些老年人退休后,覺得自己對社會和家庭沒有價值了,會有失落感,他通過做公益幫助他人,這是一種小小的挑戰(zhàn),可以讓人產生自我價值感。


  ④尋找生活的意義

  有些人認為生活就是及時行樂,但生活幸福的本質是讓生活有意義。比如,假設你正在給孩子讀書,哄她睡覺,但這本書你已經讀了七遍?!澳愕囊惶炻L勞累,但你還是忍著疲憊第八次為孩子讀書,因為這可以讓孩子安然入睡。你真的開心嗎?我想并不是,所以這不是享樂主義的幸福,而是一種讓你覺得有意義的幸福?!蓖郀柖「裾f。


  馬健文說:“我做心理咨詢的工作,每天要接待很多來訪者,如果只是機械式重復,會覺得無聊、繁瑣、沒意義。尋找生活的意義其實就是關注生存的意義感。比如,我會去思考,我做這個工作對來訪者有何幫助?對自己有何幫助?對社會有何幫助?生活中也同樣如此,比如,我們在家庭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在朋友中的意義是什么?要明白,這個意義不是誰賦予我們的,而是靠自己的行動去主動賦予的。比如,你在某件事上有點進步、你為公司做出貢獻、你為家庭提供幫助、你幫一只流浪狗找到家……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不同的存在意義?!?br />

 ?、?/span>不必期望總是快樂

  瓦爾丁格表示,人們每天被大量信息包圍,特別是社交媒體信息,看到的都是他人“精心策劃”后所展示的美好生活,無憂無慮,擁有財富、美貌、名望……事實上,沒有人總是快樂的,人生不可能沒有困難、壓力和挫折。呂繼輝表示,“總是快樂”其實是一種病——輕躁狂。這類患者往往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快樂,過度自信。正常人的情緒就像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有時開心一點,有時平淡一點,哪怕偶爾孤獨也是一種正常情感。因此,大家要接受人生的復雜性,避免因過高的期待而產生失望和焦慮。


  ⑥與同事關系和諧

  研究發(fā)現,對于多數人來說,工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占據時間,因此工作中的關系和諧對幸福生活很重要。呂繼輝表示,工作中會有競爭,也有團隊合作,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需要一定技巧。首先,要尊重他人、恭敬有禮,尤其在團隊合作中不能剛愎自用、忽視他人的建議;其次,要積極溝通、樂于奉獻,開放、直接地進行交流可以避免誤解和不必要的矛盾,不計較得失地貢獻力量,可以讓同事交流更親密。此外,定期聚會、團建,甚至是單純的閑談等,都有助培養(yǎng)和諧的職場關系。


  ⑦永不放棄追求幸福

  哈佛研究指出,幸福永遠不會太晚。有些人認為自己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他們覺得自己很孤獨,但也有可能在他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會找到一群新朋友,或是得到一份真摯的愛情。從研究數據來看,有不少人是在60多歲、70多歲、80多歲時,第一次發(fā)現這些東西。


  “這反映的是一種積極樂觀、永不言棄的態(tài)度?!眳卫^輝說,生活中總有失敗和挫折,如果因為一時低谷而一蹶不振,可能會沉溺在痛苦和絕望中,但歷史經驗和各種人生經驗都足以證明,屢敗屢戰(zhàn)、堅持不懈,終會有成果。這對年輕人來說,相對容易接受,因為大不了可以從頭再來,但有的老人卻很難做到。例如,有的老人失去了老伴,就會覺得“再不會有人愛我,我也不會得到幸福了”,其實,幸福的機會可能就在身邊,或許你會有新的愛情到來,或許你可以和親友更親密。

  ⑧職業(yè)成就不一定保證幸福

  哈佛研究表明,在工資較高的人群中,教育水平和健康素養(yǎng)往往較高,這是他們養(yǎng)成健康習慣、獲得更好醫(yī)療保健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們可能會更長壽,但不見得會是最幸福的人。瓦爾丁格說:“我們發(fā)現不注重人際關系的‘工作狂’是我們研究中最悲慘的人,當他們80多歲時,他們充滿遺憾?!瘪R健文表示,事業(yè)成功只能成為幸福的一小部分,事業(yè)和生活一定要保持平衡,忙中有閑,不要忽視了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偶爾加班晚回家的時候,打電話告知一下,周末可以抽空聚聚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