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冠心病和腫瘤走得近

冠心病和腫瘤走得近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4-2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 美國一項涉及2700多萬人的研究提示 冠心病和腫瘤走得近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陸 浩

  《生命時報》 2024-04-02 第1789期 第1版


byb.cn


  心血管病和癌癥居于全球居民死因的前兩位,占全球所有死亡病例的70%。不幸的是,兩者還經常共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共同危害著我們的健康。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子刊上一項針對2700多萬人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會增加癌癥風險,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癌癥風險增加了20%。

  心血管病和腫瘤“互相折磨”

  《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報告》顯示,僅2022年,心血管疾病導致全球約1980萬人死亡,癌癥死亡人數達970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給社會造成沉重的醫(yī)療負擔。盡管兩種疾病備受關注,但臨床上常將它們作為不相關的兩類疾病來管理,兩者間的進展關系常被忽視。

  上述研究分析了2720萬名平均年齡為43.3歲的美國居民,女性占55.7%,中位隨訪33個月。結果顯示,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癥風險顯著增加。與無心血管病人群相比,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和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癥風險分別增加20%和8%。而與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癥風險增加11%。

  不同亞型癌癥分析發(fā)現(xiàn),與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膀胱癌、結腸癌、肺癌、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風險分別增加58%、53%、43%、42%、40%和42%。2021年《歐洲預防心臟病學》上的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也發(fā)現(xiàn),55歲前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成年人,癌癥風險是無心血管病人群的2倍。其中,頭頸部腫瘤、泌尿生殖系統(tǒng)腫瘤、乳腺癌的風險最高,分別增加20倍、18倍和3倍。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確要警惕腫瘤風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陸浩說:“臨床發(fā)現(xiàn),不少急性心?;颊呷朐汉笥直徊槌隽四[瘤,且以高齡老人居多,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倍鴱偷┐髮W附屬中山醫(y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yī)師莊榮源表示:“腫瘤科門診接觸到的一些腫瘤患者也會伴有冠心病史,有的已經植入冠脈支架,有的甚至出現(xiàn)了心血管并發(fā)癥?!?br />
  雖然心血管病人不一定都患上癌癥,但當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相遇”時,兩者會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一方面,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治療選擇會受到一定限制。莊榮源介紹,目前手術仍是大多數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而合并冠心病的腫瘤患者心臟耐受性遠遠低于普通人,很難承受較大范圍的根治性腫瘤切除術,麻醉和手術風險明顯提高,尤其是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腦梗塞等)的發(fā)生率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抗腫瘤治療會加重原有心血管病或引起新發(fā)心血管病。陸浩指出,抗腫瘤治療可引起包括心功能不全與心律失常在內的多種心血管疾病,此前已有證據證明,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等都可能導致心肌損傷?!坝袝r要比病毒性心肌炎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繼續(xù)用藥還是停藥,時常成為困擾醫(yī)生的難題?!?br />
  兩者存在共同的發(fā)病“土壤”

  “針對上述情況,醫(yī)學界近年來興起了一個熱門研究領域——腫瘤心臟病學?!?陸浩介紹,這是一門融合腫瘤學和心血管病學的新興交叉學科。歐洲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等已經建立了腫瘤心臟病學相關工作組。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的巨大變革,使得腫瘤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而并存或伴發(fā)的心血管疾病則成為腫瘤幸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從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腫瘤的過程是漫長的,盡管其發(fā)生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兩者并不是完全不相關的兩種疾病。”陸浩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共同發(fā)病的“土壤”,在流行病學、危險因素、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等方面存在關聯(lián)。具體來看,兩者共同“土壤”如下:

  50歲后風險飆升。莊榮源介紹,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發(fā)生都與年齡相關,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病率明顯上升。30~40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為17%,40~50歲為37%,50~60歲為54%,70歲以上高達67%;而50歲以上腫瘤患者占到全部腫瘤病例的80%以上。這說明,將來隨著老齡化不斷加深, 50歲以上的中老年,尤其是高齡患者,心血管病和腫瘤并存的風險大大增加。

  吸煙飲酒傷血管。陸浩稱,香煙中的尼古丁不僅損傷血管內皮,使血壓、膽固醇升高,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還會促使癌細胞增殖,誘發(fā)肺癌等腫瘤。數據顯示,煙草導致全球每年700多萬人死亡,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約占12%。飲酒也一樣, 不僅增加心梗、卒中的發(fā)生風險,還會誘發(fā)腸癌、肝癌等。研究表明,每18個癌癥病例中就有1個和飲酒相關。

  不良飲食致血脂異常。陸浩指出,高脂肪飲食會影響身體內部的“時鐘”,誘發(fā)代謝紊亂,導致血液黏稠、血脂升高,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血栓?!懂敶呐K病學問題》上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較高的血脂變異度與癌癥發(fā)生風險升高有關。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青春期女性食用高脂肪飲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高脂肪飲食還會擾亂腸道菌群,誘發(fā)腸癌。

  久坐讓血管變黏稠。有研究指出,久坐兩小時,小腿血液黏稠度會增加約17%,膝關節(jié)血液循環(huán)會降低約50%,下肢靜脈易形成微小血栓,最終造成血管堵塞、動脈粥樣硬化。久坐還容易造成腹腔、盆腔血流不暢,腸道蠕動變慢,結直腸癌的發(fā)病風險大大提高。此外,缺少運動會降低機體免疫力,血管彈力變差、血流速度變慢都會誘發(fā)心血管病或腫瘤。

  心血管疾病與腫瘤“共患”也與炎癥反應、機體代謝等因素相關。在陸浩看來,上述危險因素都可能誘發(fā)機體炎癥反應,影響正常代謝水平,導致兩種疾病“殊途同歸”。莊榮源認為,炎癥反應既是機體的一種防御性反應,也是一種自我修復。當外界各種有害因子侵入機體時,可能觸發(fā)機體的自我修復功能,增加細胞分裂的同時,也會提高細胞變異的概率,促使腫瘤細胞形成。

  從30歲起,預防心血管病和腫瘤發(fā)生

  剛出生時,人體的血管就像全新的水管一樣,管壁平滑柔韌,血液循環(huán)暢通,沒有任何血脂沉積。到了20~30歲,有些人就開始出現(xiàn)動脈斑塊和硬化;40歲以后,心肌梗死、中風、腫瘤等發(fā)病率迅速增加。陸浩提醒,應將預防關口前移,30歲后就要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警惕心血管疾病和腫瘤風險。

  杜絕第一口煙/酒。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戒煙的長期獲益甚至優(yōu)于目前常用的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可將冠心病遠期死亡風險降低36%。莊榮源強調,從青春期開始,就要拒絕第一支煙、第一杯酒,如果等到成年以后再去糾正煙酒嗜好,血管損害已經發(fā)生,常常為時已晚。有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盡早戒煙限酒,否則會促進動脈硬化和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

  低脂清淡飲食。陸浩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是烹調少油少鹽,多吃全谷物、薯類、植物性食物。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應考慮每周吃2~3次魚類,少吃加工肉類、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和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食品安全,少吃外賣,推行分餐制,減少幽門螺桿菌、乙肝病毒等感染,盡最大可能預防癌癥。

  控制心率運動。莊榮源說,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顯著降低血脂,維持血管彈性,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壓等。健康人群保證每周150分鐘左右中等強度運動,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運動要循序漸進,每周運動3~4次,每次30分鐘左右,心率維持在“170-年齡(歲)”以內。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游泳等運動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有益處。

  做好體檢篩查。健康人群每年一次定期體檢,重視心血管病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冠狀動脈造影、心肌酶等檢查。有腫瘤家族史、長期吸煙酗酒、具有高危致癌因素的人群,40~45歲就要開始進行腫瘤相關篩查。

  最后,莊榮源提醒,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在進行抗腫瘤治療前,需要充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和嚴重程度,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測相關指標,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不良反應,確??鼓[瘤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