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三不養(yǎng)生法”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三不養(yǎng)生法”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4-2 10:13

  【byb.cn】?(摘自:中國日報)“兼容百家、學貫中西的學界泰斗、國學大師”季羨林享年98歲。這位生于山東、著作等身的國學大師如此高壽,如此造詣,緬懷之余,讓我們來揭開季老的長壽之謎。

?

  季老有自己獨特的養(yǎng)生之道――“三不養(yǎng)生法”,即: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反對為鍛煉而鍛煉。

?

  說起不鍛煉,人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其實,季老反對的只是那些為了鍛煉而鍛煉,除了鍛煉之外,似乎就沒別的事可做的所謂的“鍛煉主義者”。他認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將大量時間用于鍛煉身體,這對于他來講實在是本末倒置。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這對于人的大腦來講,正是最好的鍛煉方法,他常常寫出備受贊嘆的佳作與巨著,這與他平時的鍛煉是分不開的。 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證了營養(yǎng)均衡

?


  至于不挑食,在飲食上季老一貫的做法是不挑食、不忌口、不吃補品。老人的早餐,總是簡簡單單的幾樣:幾片烤饅頭或面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兩餐也是以素菜為主,較少肉食。一碗綠豆小米粥,就是老人眼中的美味佳肴了。作為山東人,他有時也要提一點小小的要求:一個辣椒,一根蔥,以此作為佐餐的調(diào)味品。老人這種不挑食、不忌口的飲食習慣,使他平時所吃的食物品種多而雜,從而保證了各種營養(yǎng)充足,均衡補充于身體。這也是他能健康長壽的一大要素吧。 心里沒負擔加上“勤”,自然百病不生。

?

  不嘀咕指的是季老先生心胸開闊,從不去糾纏那些想不開的事,從不為自己的健康怕這怕那。他最反對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百般禁忌:吃雞蛋怕膽固醇,吃肉怕高脂肪,吃飯又時時計算熱量,就連吃水果也要消毒幾遍。嘀咕來嘀咕去,錢花了不少,自己卻落了個瘦骨嶙峋外加營養(yǎng)不良。季老說自己“心里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再補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同時,對于壽命的長短,老人也從不嘀咕。他所期盼的只是盡量在晚年把那些對祖國、對人民有利的工作做完。其實這種崇高而又灑脫的境界,也是季老長壽的秘訣之一。 生活有規(guī)律也是長壽的奧秘。

?

  除了“三不養(yǎng)生法”,季老平時的生活也極有規(guī)律。每日三四點鐘即起床,進行學術(shù)研究或?qū)懽鳎瑤浊ё值奈恼驴梢砸粨]而就。7點多鐘早飯結(jié)束后,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與生活。午飯后,他都要在書房的舊藤椅上小憩片刻。而這時,老人鐘愛的小貓咪便會跳上他的膝蓋,這老“小”同眠的情景,頗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童趣。工作累了的時候,季老會提起水壺為窗臺上的花草澆澆水、松松土,在滿目青翠之中尋覓一份心靈的寧靜和一種生命的活力。這短暫的活動與休息,對季老無疑是頗有裨益的。晚飯之后的時光,老人則要看看電視新聞、報刊和剛收到的新書與郵件,以了解新的信息和收獲新的知識。晚上10點鐘準時就寢。除極特殊的情況外,這樣的作息規(guī)律是從不改變的。

?

  從不刻意追求養(yǎng)生之術(shù)的老者,卻在數(shù)十年繁忙勞碌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很有個人特點的養(yǎng)生之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