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穴位的故事075陷谷:鼻炎特效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足陽明胃經的第42穴沖陽,它對治療胃脹有較好的療效。今天我們繼續(xù)沿胃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其第43穴陷谷,它是治療鼻炎的特效穴,適合各種類型的鼻炎,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凹陷之谷
陷,凹陷之處也。
谷,山谷也。
陷谷,名意指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沖陽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大家看了上面的圖片,就應該明白為啥將陷谷稱為“凹陷之谷”了,這還要從其上一個穴沖陽說起。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然沖陽穴位于足背的最高點,其經水當然就相對稀少了。但陷谷則不同,相比沖陽,它剛好位于足背的一個低點,就好比一個山坡,沖陽在山頂,而陷谷則在山底,這就是“陷”的解讀;而此穴又剛好是在腳的2、3指的骨縫里,這就是“谷”的解讀,故稱其為“凹陷之谷”。正因為其位置的特殊,陷谷穴就能不斷地匯聚大量的經水,如果從其所處的位置來看,它與足三里、合谷穴,都很類似之處,也都是60五輸穴的成員。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wǎng)針灸穴位庫發(fā)現(xiàn),以“陷”命名的穴位,僅“陷谷”穴一個,而以“谷”命名的穴位,則涉及到了7條經絡的10個穴位:
大腸經:合谷
胃經:陷谷
脾經:漏谷
小腸經:前谷、陽谷
膀胱經:足通谷
腎經:然谷、陰谷、腹通谷
膽經:率谷
健康一線對陷谷穴的解讀
二、胃經的輸穴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陷谷穴是60五輸穴的成員,它是胃經的“輸穴”,其性屬木。那何謂“輸穴”呢?
十二經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分別名為井、滎、輸、經、合,合稱“五輸穴”,共記60個。有關記載首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鹅`樞。本輸》則詳細地闡明了各經井、滎、輸、經、合各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為古今醫(yī)家所重視。臨床上如下:
井穴,可用于治療神志昏迷;
滎穴,可用于治療熱病;
輸穴,可用于治療關節(jié)痛;
經穴,可用于治療喘咳;
合穴,可用于治療六腑癥證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jié)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
“輸”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jié)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jié)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
“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的部位,即“所入為合”。
其臨床應用,《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jié)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br />
因陷谷是胃經的輸穴,是60五輸穴之輸穴,其性屬木,而輸穴的經水是由小變大,“所注為輸”,有漸漸匯聚的作用。在五行之中,脾胃皆屬土,而陷谷屬木,其為“土中木”。中醫(yī)認為,木是克土的,但如果脾胃功能強大了,木就克不了土了,所以,陷谷穴在這里的作用,與解溪類同,有強脾胃,促進胃氣下降的功效。
三、鼻炎特效穴
如果從西醫(yī)的解剖學來說,鼻子屬于呼吸系統(tǒng),脾胃屬于消化系統(tǒng),鼻炎,應該是呼吸系統(tǒng)的事,怎么和消化系統(tǒng)有關呢?
大家都知道,鼻炎最苦惱的一件事是什么?是鼻塞。如果我們外感風寒,導致風寒閉肺,就容易引起鼻塞,這個我們深有體會。但同樣,如果你吃撐了,是不是也會導致呼吸不暢呢?當然,這和鼻塞還是有所不同。但實際上,西醫(yī)所說的鼻炎,尤其是那種慢性鼻炎,如果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濕氣重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而濕氣重,則和我們的飲食、運動、起居有關。因為人是一個自循環(huán)的整體,哪個地方堵了,都會對其他的組織器官的功能產生影響。

陷谷穴,是位于腳的第2、3指之間的骨縫里,而它旁邊肝經的太沖穴,是位于第1、2指的指縫里。大家都知道,太沖穴,被稱為消氣穴,是引肝火下降,從而導致氣消的;而陷谷穴,則是引胃氣下降,從而使呼吸變的順暢,來解除鼻塞的。




在以往我們解讀過的穴位中,有幾個穴對鼻塞都有幫助,包括肺經上的天府穴和大腸經的迎香穴。因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這兩個穴位,主要是解決的是因風塞閉肺引起的急性鼻塞;而陷谷穴,解決的則是因長期脾胃不合,肝氣犯脾,導致的濕氣過重引起的慢性鼻塞。雖然此穴號稱可以解決各類型的鼻塞,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是有所側重的,大家慢慢體會吧。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清熱解表, 和胃行水, 理氣止痛
【主治】
面目浮腫,水腫,腸鳴腹痛,足背腫痛,鼻炎
五、總結
1、凹陷之谷
2、胃經的輸穴
3、治療鼻炎的要穴
這正是:胃氣不降氣息短,濕氣纏體渾身懶,鼻塞難耐何處解,陷谷一掐鼻吸滿!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5厥論之寒熱...08-1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4痿論之獨取...08-1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3痹論之風寒...08-0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2風論之百病...07-2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1刺腰痛篇之...07-2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40腹中論之上...07-1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39舉痛論之寒...07-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38咳論之五臟...06-30
- [事件]身體會提醒你休息08-23
- [事件]無醇啤酒健康嗎08-23
- [事件]活動范圍大失智風險低08-23
- [事件]日本陷入“單身稅”爭議08-22
- [事件]長壽老人有不少共同點08-22
- [事件]刺激迷走神經可加速卒中患者...08-22
- [事件]藿香正氣治空調病十滴水治暑...08-21
- [事件]兩成國人脂蛋白(a)高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