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林中鵬就張悟本事件答光明日報記者問

林中鵬就張悟本事件答光明日報記者問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0-6-11 15:05
【分頁導航】

?

  【byb.cn】(來源:新浪博客健康公益聯盟)編者按:本篇文章是林中鵬先生于2010年6月6日就張悟本事件答光明日報記者的提問。(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最終確認,文章有些語句不夠連貫)林中鵬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69d16b0100j1r4.html。

?

  林中鵬簡介:林中鵬,中醫(yī)文化學者。1939年出生,1962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化學系;現任中醫(yī)人體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世界醫(yī)學氣功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國際公益互助協(xié)會副會長。

?


林中鵬

  記者:養(yǎng)生之道的內涵是什么?

?

  林中鵬(以下簡稱林):呂氏春秋里面談到一個最早的關于醫(yī)學的定義,就是“生生之道”,第一個生是動詞提高,第二個生是生命能力,道是根本性的規(guī)律。

?

  醫(yī)學就是提高人的自康復或者自組織能力的學問,或者叫提高生命力的學問,所以它不是疾病的醫(yī)學,不是現代西方醫(yī)學所認為的疾病醫(yī)學,它是提高你的自康復能力、或稱自組織能力以后,把病給消除了。所以說整個中醫(yī)是廣義上的大的養(yǎng)生學。

?

  在《黃帝內經》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就是黃帝和他的老師岐伯在談到瘟疫的時候,黃帝說幾乎無論老少全都得了同樣的癥狀,但是為什么有些人就得不了?。浚ā坝嗦勎逡咧?皆相染疫,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這是在描述整個瘟疫的癥狀,這說明《黃帝內經》對瘟疫、傳染病已經了解的非常清楚。但是后面一段話寫的為什么有些人就不得病?岐伯就告訴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存內什么意思?自康復能力,你的自組織能力強了,外邪就不會干擾。

?

  狹義的養(yǎng)生學,是指通過非藥物的方法達到提高自康復能力的學問,和疾病醫(yī)學是不一樣的。

?

  養(yǎng)生的概念最早被官方認可——在民間。從公元前,從甲骨文時代就已經有養(yǎng)生的概念——是在公元610年隋朝的時候,是由當時的衛(wèi)生部長,也就是所謂的太醫(yī)令巢元方正式確定的。他寫了一本書,叫《諸病源候論》?!吨T病源候論》里面一共有一千多候,也就是一千多種病,一千多種病。(書里)沒有寫藥方,藥方都是另外寫的,(這本)書里面就說(開藥方的辦法)以后再告訴你,只有一個(治病)方式寫在里面,叫養(yǎng)生方、導引法,也就是養(yǎng)生,怎么樣使人康復,一共有是213種。

?

  記者:不用藥物,通過養(yǎng)生的方法來解決疾病。

?

  林:這個事情就說明到那個時候已經把養(yǎng)生跟一般的中醫(yī)之間就剝離開來,實際上一共是279種養(yǎng)生方導引法,把重復的刨去是213種。……整個中醫(yī)藥體系就是從剛才我們講的《呂氏春秋》和《黃帝內經》時代開始,(實際上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伏羲時代)。

?

  (養(yǎng)生)最成熟的、表達的最清楚的應該是漢武帝的叔叔,就是淮南王。他組織了一批專家跟學者,寫了《淮南鴻烈》,又稱《淮南子》的。他對養(yǎng)生之道有一個描述,認為人體生命有三個要素。

?

  第一個要素是形,形是什么?就是物質系統(tǒng),對人體生命的物質系統(tǒng)。

?

  第二個要素是神,人的自組織能力、自康復能力。

?

  第三個要素是氣。他的原話是這么寫的,“形者生之舍”也,物質基礎就好像生命的物質,就是房子?!皻庹呱湟病?,就是充實在房子里面,第三個是“神者生之制”也,也就是主導者是“神”,那么氣是溝通神與形之間關系的一個使者,所以形、神、氣是這樣的概念。因此整個中醫(yī)學來說,實際上就是這三個要素組成的,而且老大是神,也就是你的自康復能力,老二是你的物質基礎,老三是氣,也就是溝通神跟形之間的使者。后面這兩句話很重要,“一失位,則三者俱傷矣”,就是老大、老二、老三位置不能調換,如果老三變成老二,或者老三變成老大,那么對身體就會產生危害,所以中醫(yī)是這個原則。小的、狹義的養(yǎng)生之道也是這個原則。

?

  ?如何來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呢?在《淮南鴻烈》里面也講的很清楚,第一,“將養(yǎng)其神”;第二,“和弱其氣”,因為你是做溝通的工作,你不協(xié)調行嗎?而且為什么要弱呢?就是說你不要超過老大的地位,甚至你也不可以超過物質基礎的地位;第三個是“平夷其形”,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現在談到養(yǎng)生之道的時候,現在大量的炒作,都認為就是食療了,好像養(yǎng)生就是食療、就是藥膳,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這個只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現在我們討論的問題,其實并不是中國養(yǎng)生之道的最重要的東西。因為他們假裝不知道有神的存在,假裝自康復能力好像不存在,所以拼命地去炒“形”,因此才會有這次的所謂食療跟藥膳的大起大落,實際上養(yǎng)生養(yǎng)什么?就是養(yǎng)“神”,或者說養(yǎng)“心”,或者說養(yǎng)“性”,。

?

  這個三個“或者說”有它的歷史淵源,在漢以前叫養(yǎng)“神”,到了隋以后,因為養(yǎng)生這個問題變成了很專業(yè)的一個概念,因此把養(yǎng)神改為養(yǎng)心和養(yǎng)性,是用到個人的;反而把“神”跟“形”這一對詞用到社會上,所以一個社會如果健康不健康,看他物質基礎怎么樣,看他的社會道德的面貌怎么樣,這個就是社會的“神”跟“形”,然后作為個人的養(yǎng)生之道反而變成另外兩個詞了,叫做“性”和“命”的關系。所以我們今天在報上面看的亂哄哄的這些東西,實際上只談到“命”的問題,沒有談到“性”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談到最主要方面的問題。所以,養(yǎng)生之道的概念實際上養(yǎng)兩方面,一個養(yǎng)“形”、一個養(yǎng)“神”,今天我們媒體上渲染的養(yǎng)生之道只談到養(yǎng)形,沒有談到養(yǎng)神。這個就是整個中國養(yǎng)生學的整個歷史過程。

?

  我們今天講的食療、藥膳,只是養(yǎng)生當中的一部分,而且并非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很有意義、很有價值,我們需要討論它,因為它對人類生命來說太重要了,并不是說我們不要它,而是說它不是第一位,第一位的是養(yǎng)神,第二位才是養(yǎng)形,所以這一點是應該要清楚的。

?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否回答清楚了,你看看有什么問題。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