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類: |
全部文章 |
原創(chuàng) |
網(wǎng)評 |
視頻 |
行業(yè)新聞 |
投票調(diào)查 |
網(wǎng)友原創(chuàng) |
養(yǎng)生名人 |
有什么別有病
- 關于開展上門經(jīng)絡調(diào)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怕添麻煩”加劇晚年孤獨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6-24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降低對他人支持的期待,最終被排除在社會互動之外 “怕添麻煩”加劇晚年孤獨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深度訪談了49位中國老人。結果顯示,他們都表示與社會越來越疏遠,孤獨感令他們感到痛苦。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疏遠有時是老人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會因避免給別人“添麻煩”,而將自己與社交場合隔離開,比如拒絕活動邀請,減少出門次數(shù)等。一位81歲的女性受訪者說:“孩子們有時會邀請我出去玩,但我出門就要帶輪椅,會給他們添麻煩,所以我很少去。如果我還能走路,出門就容易多了。”一位72歲的男性受訪者表示:“天冷之后,我都待在家里,因為一旦感冒就會給家人添麻煩?!?br />
研究人員表示,受訪老人認可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價值觀,即在遇到問題時選擇不麻煩別人。正如一位老人所說,在理想情況下,“不添麻煩”的原則能與子女提供的支持形成平衡,有助維持和諧的家庭關系。然而現(xiàn)實中,這種平衡的代際互惠期待往往也沒有實現(xiàn)。子女常因工作繁忙無法陪伴父母,老人可能會選擇“體諒”,主動降低對代際支持的期待。長此以往,“不添麻煩”實際上演變?yōu)橐环N社會退縮策略:老人雖試圖與家庭、社會維持和諧關系,卻可能因此被逐漸排除在社會互動體系之外。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干事楊萍認為,“怕添麻煩”背后往往隱藏著對子女的過度體貼、長期獨立生活的慣性思維,以及對自身社會價值的低估。這種看似“為他人著想”的心態(tài),可能對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多重傷害。從心理層面看,老人因“怕添麻煩”而減少社交活動、壓抑自身需求,導致情緒無處宣泄,長期處于自我封閉狀態(tài),可能陷入孤獨、焦慮甚至抑郁的困境。從生理層面看,這種觀念可能導致老人忽視健康,如延遲就醫(yī)、隱瞞病情等。此外,“怕添麻煩”還會直接降低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使他們無法享受生活樂趣,如放棄興趣愛好等。這種自我犧牲行為雖出于善意,卻無形中剝奪了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如何讓“麻煩”成為聯(lián)結而非負擔,讓老年群體不必在“怕添麻煩”的隱忍與“無人可依”的孤獨中踽踽獨行?楊萍認為,這需要老人、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老人需要從認知和行為兩個層面入手,逐步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和合理的求助意識。在認知層面,老人要認識到衰老帶來的身體機能衰退是自然現(xiàn)象,適度接受子女的支持,反而能減輕雙方的心理負擔。在行為層面,老人可嘗試從小事開始,如讓子女幫忙購買日用品、陪同就醫(yī)等,逐步適應對他們表達需求。同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或興趣小組,重建社交網(wǎng)絡,既能豐富生活,又能減少對子女的依賴。
親友的支持是老人調(diào)整觀念、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子女作為最親近的家人,應該轉變照護觀念,理解老人“怕麻煩”背后的情感需求,耐心傾聽老人的真實想法,定期詢問需求、安排家庭聚會,以打消老人的顧慮。同時,家人可以鼓勵老人參與社交活動,初期可陪同參加,幫助老人重建社交網(wǎng)絡;還要支持老人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如學習新技能、參與志愿服務等,幫助他們提升自我效能感。
政府應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加大對養(yǎng)老機構和社區(qū)服務的投入,為老人提供醫(yī)療、護理、康復等一站式服務,推廣適老化改造,創(chuàng)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環(huán)境,營造社會敬老氛圍。社區(qū)應發(fā)揮紐帶作用,建立鄰里互助機制,組織志愿者為獨居老人提供陪伴、代購等服務,并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和體檢活動,增強老人的自我保健意識。
當社會和家庭讓老人感受到“求助是可以被接納的”,孤獨與疏離的惡性循環(huán)才能被打破,代際關系才能從“責任捆綁”升華為“情感共生”。
受訪專家: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干事 楊 萍
本報特約記者 黃伊婷《生命時報》 2025-06-03 第1900期 第5版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深度訪談了49位中國老人。結果顯示,他們都表示與社會越來越疏遠,孤獨感令他們感到痛苦。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疏遠有時是老人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會因避免給別人“添麻煩”,而將自己與社交場合隔離開,比如拒絕活動邀請,減少出門次數(shù)等。一位81歲的女性受訪者說:“孩子們有時會邀請我出去玩,但我出門就要帶輪椅,會給他們添麻煩,所以我很少去。如果我還能走路,出門就容易多了。”一位72歲的男性受訪者表示:“天冷之后,我都待在家里,因為一旦感冒就會給家人添麻煩?!?br />
研究人員表示,受訪老人認可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價值觀,即在遇到問題時選擇不麻煩別人。正如一位老人所說,在理想情況下,“不添麻煩”的原則能與子女提供的支持形成平衡,有助維持和諧的家庭關系。然而現(xiàn)實中,這種平衡的代際互惠期待往往也沒有實現(xiàn)。子女常因工作繁忙無法陪伴父母,老人可能會選擇“體諒”,主動降低對代際支持的期待。長此以往,“不添麻煩”實際上演變?yōu)橐环N社會退縮策略:老人雖試圖與家庭、社會維持和諧關系,卻可能因此被逐漸排除在社會互動體系之外。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干事楊萍認為,“怕添麻煩”背后往往隱藏著對子女的過度體貼、長期獨立生活的慣性思維,以及對自身社會價值的低估。這種看似“為他人著想”的心態(tài),可能對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多重傷害。從心理層面看,老人因“怕添麻煩”而減少社交活動、壓抑自身需求,導致情緒無處宣泄,長期處于自我封閉狀態(tài),可能陷入孤獨、焦慮甚至抑郁的困境。從生理層面看,這種觀念可能導致老人忽視健康,如延遲就醫(yī)、隱瞞病情等。此外,“怕添麻煩”還會直接降低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使他們無法享受生活樂趣,如放棄興趣愛好等。這種自我犧牲行為雖出于善意,卻無形中剝奪了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如何讓“麻煩”成為聯(lián)結而非負擔,讓老年群體不必在“怕添麻煩”的隱忍與“無人可依”的孤獨中踽踽獨行?楊萍認為,這需要老人、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老人需要從認知和行為兩個層面入手,逐步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和合理的求助意識。在認知層面,老人要認識到衰老帶來的身體機能衰退是自然現(xiàn)象,適度接受子女的支持,反而能減輕雙方的心理負擔。在行為層面,老人可嘗試從小事開始,如讓子女幫忙購買日用品、陪同就醫(yī)等,逐步適應對他們表達需求。同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或興趣小組,重建社交網(wǎng)絡,既能豐富生活,又能減少對子女的依賴。
親友的支持是老人調(diào)整觀念、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子女作為最親近的家人,應該轉變照護觀念,理解老人“怕麻煩”背后的情感需求,耐心傾聽老人的真實想法,定期詢問需求、安排家庭聚會,以打消老人的顧慮。同時,家人可以鼓勵老人參與社交活動,初期可陪同參加,幫助老人重建社交網(wǎng)絡;還要支持老人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如學習新技能、參與志愿服務等,幫助他們提升自我效能感。
政府應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加大對養(yǎng)老機構和社區(qū)服務的投入,為老人提供醫(yī)療、護理、康復等一站式服務,推廣適老化改造,創(chuàng)造安全、便利的生活環(huán)境,營造社會敬老氛圍。社區(qū)應發(fā)揮紐帶作用,建立鄰里互助機制,組織志愿者為獨居老人提供陪伴、代購等服務,并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和體檢活動,增強老人的自我保健意識。
當社會和家庭讓老人感受到“求助是可以被接納的”,孤獨與疏離的惡性循環(huán)才能被打破,代際關系才能從“責任捆綁”升華為“情感共生”。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兩項手術被國家叫停08-15
- [事件]健康老去有五個維度08-15
- [事件]因瘤而起的“中風”08-15
- [事件]射精怎么由“噴”變“流”了08-14
- [事件]女性四五十歲性愛正當時08-14
- [事件]囊腫源于氣滯血瘀痰飲08-14
- [事件]牙<20顆女性股骨頸骨折風...08-13
- [事件]腸道連通九條生命線08-13
最新文章
- [事件]兩項手術被國家叫停08-15
- [事件]健康老去有五個維度08-15
- [事件]因瘤而起的“中風”08-15
- [本站]頻繁使用大手機得了腱鞘囊腫08-14
- [事件]射精怎么由“噴”變“流”了08-14
- [事件]女性四五十歲性愛正當時08-14
- [事件]囊腫源于氣滯血瘀痰飲08-14
- [事件]牙<20顆女性股骨頸骨折風...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