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3-12-23 08:07

    【byb.cn XJ】示從容論,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展示;從容,這里特指醫(yī)生如何運用醫(yī)理來從容面對復雜的臨床病癥。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shù)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及于比類,通合道理,為余言子所長,五臟六腑,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wù)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雷公曰:臣請誦脈經(jīng)上下篇,甚眾多矣。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別試通五臟之過,六腑之所不和,針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

 

  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愿聞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余真問以自謬也。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客得之。若夫三臟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jié)M、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fā)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臟者,以知其比類也。

 

  帝曰: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于腑,年少則求之于經(jīng),年壯則求之于臟。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熱,五臟消爍,傳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內(nèi)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人詿┰┱撸悄I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若言三臟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解墮,喘咳血泄,而愚診之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輕,此何物也?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眾多,與此病失矣。譬以鴻飛、亦沖于天。夫經(jīng)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圣。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四支解墮,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氣并陽明也。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若夫以為傷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jīng)氣不為使,真臟壞決,經(jīng)脈傍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是失我過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診輕,是謂至道也。

 

  【點評

 

  ①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

  煩冤,冤,指郁而亂的意思;煩冤,就是郁悶煩亂。

 

 ?、谄┮曾欙w,亦沖于天,譬如鴻雁,有時也會飛到高空。這里是比喻粗工治病的成功,猶如鴻雁沖天,是偶然所得。

 

 ?、劢允О孙L菀[yù]熱:郁積熱氣


  【全文翻譯
 
  黃帝閑坐,召喚雷公并向他問道:你學習醫(yī)術(shù),誦讀醫(yī)書,似能博覽醫(yī)學以外的其他著作,并且能取類比象,把醫(yī)學道理融會貫通,以測知病情,請給我說說學習體會吧!如五臟、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液運行等等。這些都是人體所賴以生存的,而且是在臨床治療中容易出現(xiàn)失誤的,你務(wù)必明了這些道理,這樣臨證治療時才可能十不失一;如果不能了解這些道理,便會由于失治誤治而被人們所抱怨。

 

  雷公回答說:我誦讀《脈經(jīng)·上下篇》已有多次,但關(guān)于鑒別異同,取類比象,還不能盡善盡美,又怎樣能夠完全明白呢!

 

  黃帝說:你既在《脈經(jīng)·上下篇》之外還別有所習,那么就請根據(jù)你所知道的內(nèi)容,試述五臟的病變,六腑的不和,針石的禁忌,毒藥的適宜,湯液的滋味等,要具體地描述其情狀,盡量地告訴我,如有不明白的請問我。

 

  雷公問:肝虛、腎虛、脾虛,都能使人身體困重而心中煩悶,這類病證按說應(yīng)該用毒藥、刺灸、砭石、湯液來治療,結(jié)果卻有的有效,有的無效,我希望能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黃帝道:你的年齡這樣大,問的問題確怎么這么幼稚?或者是我提的問題可能不太適當吧。我問的是《脈經(jīng)·上下篇》以外的較深的道理,你卻用《脈經(jīng)·上下篇》的內(nèi)容來回答,是什么緣故?脾病脈虛浮而像肺脈。腎病脈小浮而像脾脈。肝病脈搏急沉而散像腎脈,這是一般醫(yī)生常常容易搞錯的,但依照正確的法則,還是可以辨別清楚的。至于肝脾腎三臟分屬木土水,部位相近,都在膈下腹里,這些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問題,你問它是什么意思?

 

  雷公回答說:譬如有個病人,頭痛,筋脈拘攣,骨節(jié)沉重,虛怯少氣,噦噫腹?jié)M,經(jīng)常驚恐,不想睡覺,這是哪一臟有病呢?他的脈象浮取而弦。重按則堅如石,我不了解其中的道理,請再問用三臟之脈怎樣比類?

 

  黃帝說:這就需要從容詳細地分析。一般來說,年長的人常過度飲食,所以應(yīng)從六腑來衡量;年少的人多勞于體力,所以應(yīng)從經(jīng)絡(luò)來探求;年壯的人多嗜欲傷情,所以應(yīng)從五臟去診察?,F(xiàn)今你所談的與這三條都不相符。八風郁而化熱。五臟消鑠內(nèi)傷,這是外邪內(nèi)傳而發(fā)病的。所以脈浮取而弦者,為腎氣不足;重按而石堅者,為腎氣內(nèi)著而不行;虛怯少氣者,是水津不能輸布。以致形體消損,氣息怯弱;咳嗽煩悶,是腎氣上逆的緣故。這是人受邪的情況,其病變部位在于腎臟,如果認為肝脾腎三臟俱病,是不合醫(yī)理和臨床實際的。

 

  雷公又問:有一病人,四肢怠惰無力。喘息咳嗽,腸風下血,我去診察,以為是傷肺,切其脈浮大而緊,我不敢治療,面某個醫(yī)術(shù)粗劣、平庸的醫(yī)生卻用砭石治療,病人出了‘更多的血。血止后全身輕快而病愈,這是什么病呢?

 

  黃帝說:你所能治的和知道的病已很多了,然而對此病來說,是你錯了。譬如鴻雁,亦會飛至高空。然而圣人治病,是遵循醫(yī)理法度的,引物比類,從而達到神妙莫測的境界,察上便知以下,不必拘泥一經(jīng)?,F(xiàn)見脈象浮大而虛,是脾氣外絕,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獨歸于陽明。陽明不勝太陰,因此脈亂而失其常。四肢怠惰無力,是脾精不能輸布的關(guān)系。喘息咳嗽,是水氣并于陽明的原故。大便出血,是脈氣并急,血不行于脈道的緣故。假使認為是傷肺的病,就好像失志狂言一樣。由于不能援物比類。因此了解得不夠明徹。傷肺之病。是因為脾氣不足。胃氣不清,肺經(jīng)之氣失卻應(yīng)有的功能,肺臟虛損敗壞,經(jīng)脈失去宣發(fā)肅降輸布精氣的作用,五臟的精氣漏泄,不是衄血,便是嘔血,這是兩種病不相類同之處。譬如天之無像可求,地之無方可理,黑白相差甚遠。這是我的錯誤,以為你已經(jīng)知道了,所以沒有告訴你。這里明確引用并比類《從容》的內(nèi)容,因此稱為診法的法度,因為它們確是至善之道的緣故啊。

 

  【總結(jié)

 

  在上一篇,著至教論篇中,我們曾經(jīng)提及了"上知天文,下知地地理,中知人事"的這個觀點,指出,作為一個好的醫(yī)生,一定要全面掌握包括天文地理人事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些東西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對病情做出正確的診斷。這正是《黃帝內(nèi)經(jīng)》始終體現(xiàn)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而本篇同樣也繼承了這一觀點,即取象比類。

 

  什么叫取象比類?,形象;,同類;意指摘取自然界中形象的東西,來比喻抽象的事物,以增加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舉例來說,大家一定知道,中醫(yī)強調(diào)"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哪來的觀點呢?其實這正是來自于自然界,春天,自然界里萬物生長發(fā)芽,一片生機勃勃,此時,人體也是開始生長的時候;到了夏天,萬物郁郁蔥蔥,生機盎然,人體也如是;到了秋天,秋風勁起,草木開始枯黃,氣溫開始下降,人體也開始增加衣服,身體也停止生長,張開的汗毛孔也開始收斂;而到了冬天,自然界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人體也開始收藏進補,以為來年生長儲存能量,這些把自然現(xiàn)象運用到人體的做法,就是取象比類法。再比如,很多中藥中舒筋活絡(luò)的藥,都來自于植物的藤,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這些植物具有很強的"鉆"的能力,古人也正是采用取象比類法,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把這些植物運用到人體上獲得了成功。

 

  因此,作為一名中醫(yī),一定要學會取象比類法,有助于幫助我們將復雜的事實做簡單化理解,以此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成為一名上醫(yī)。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