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內(nèi)經(jīng).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精讀內(nèi)經(jīng).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4-2-3 08:15
【分頁導(dǎo)航】


  【原文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后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曰,必持內(nèi)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nèi)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zé)o留血,急取誅之。


  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wèi)。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血脈者在俞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


  【本段翻譯

 
  一般針法的運用原則是屬于虛證的,當用補法,使正氣充實;屬于滿實證候的,當用瀉法,以疏泄病邪;對于因血郁積日久而引起癥狀的,應(yīng)當采用瀉血法,以排除壅滯的病邪;對于病邪亢進,邪勝于正的,也應(yīng)當采用瀉法,以使邪氣外泄,由實而虛。古經(jīng)中的《大要》篇曾說徐緩進針而疾速出針,則能使正氣充實,不致外泄,這屬于補法;疾速進針而徐緩出針,則能使邪氣隨針外泄,由盛而虛,這屬于瀉法。所謂實與虛,是在針下得氣之后所感覺到的,針下有氣為實,針下無氣為虛,不過得氣的時候,氣的來去迅速飆疾,必須細心體察才能感覺到。根據(jù)針刺后得氣的或后或先,也可以體會出正氣的虛實、邪氣的存在或消亡,而予以相應(yīng)的治療。運用補瀉的時候,一般而言,對于正氣虛的,要補之令其實,使他好像若有所得一樣;對于邪氣盛的,要瀉之令其虛,使他好像若有所失一樣。

 
  調(diào)和虛實的主要方法,以運用九種不同的針具和手法最為理想。雖然補瀉各有它合適的時機,但都可以利用針刺與其時氣的開合來去相配合。所謂瀉的手法,必須很快地持針刺人,而得氣后要徐徐地出針,并搖大針孔,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屬陽的體表部位,通過針刺打開一條出路,使邪氣得以隨針外泄。如果病證當用瀉法,而反用按住針孔后出針的手法,就會使血氣怫郁在內(nèi),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內(nèi)溫。內(nèi)溫會造成郁血不得泄散,邪氣不得外出的后果。所謂補的手法,主要是隨著經(jīng)氣將去的方向而進針,以補其氣。像這樣在氣去之后隨之行針,醫(yī)者的意念、手法可輕松隨意。而在行針導(dǎo)氣和按穴下針時,又要非常輕巧,如同蚊子用尖銳的嘴叮在皮膚上一樣,似有似無。在留針與出針時,更要像蚊子叮完皮膚后,悄然飛去,而感覺上好像它仍舊停留在那里那樣的輕妙。出針時,又要同箭離開了弓弦那樣干脆與迅疾。當右手施行出針手法時,左手應(yīng)當隨即按閉針孔,借以阻止中氣外出,這就好像把在外面的門戶關(guān)閉起來一樣,如此,則中氣自然就充實了。這種補正祛邪的療法,應(yīng)當防止留滯惡血之弊;假使在絡(luò)脈上留有惡血,應(yīng)當盡快采取刺絡(luò)放血法將它除掉。

 
  持針的要領(lǐng),以堅定有力最為可貴。進針時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夾持針具,要直針而下,切不可偏左或偏右。在操作過程中,必須聚精會神于針下的感覺,明察秋毫。同時還要凝神注意病者神態(tài)的變化,并細心觀察病人血脈的虛實,惟有這樣去進行針刺,才不致發(fā)生不良的后果。剛開始針刺的時候,必先刺到表陽所主的衛(wèi)分,然后再刺到脾陰所主的肌肉;而由此體察病者的神氣及其各臟腑的氣是否有散失,則可知道病的存在或消失。至于血脈橫結(jié)在經(jīng)穴之間的病證,尤其容易看得清楚,而用手去按切時,由于外邪的結(jié)聚,有病的部位必然顯得特別堅實。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