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內(nèi)經(jīng).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精讀內(nèi)經(jīng).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4-2-3 08:15
【分頁導航】


  【原文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jié)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于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于太沖,太沖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


  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污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蜓跃眉仓豢扇≌撸瞧湔f也。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也。疾高而內(nèi)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點評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e500;">出于脖胦

  脖胦(bó  yāng),即氣海穴。


  【本段翻譯


  五臟有在外的六腑相應,互為表里,六腑與五臟之氣表里相通。六腑與五臟之氣相應的還有十二個原穴。十二個原穴的經(jīng)氣輸注之源,多出自兩肘兩膝以下的四肢關節(jié)部位。這些在四肢關節(jié)以下部位的腧穴,都可以主用來治五臟的疾病。凡是五臟發(fā)生的病變,都應當取用十二個原穴來治療。因為這十二個原穴,是全身三百六十五節(jié)稟受五臟的氣化與營養(yǎng)而精氣注于體表的部位。所以五臟有疾病時,其變化就會反映在十二個原穴的部位上。十二個原穴各有其相應的臟腑,由其各自穴位上所反映出的現(xiàn)象,就可以了解相應臟腑的受病情況了。五臟中的心肺二臟,位于胸膈以上,上為陽,其中又有陰陽的分別陽中的少陰是肺臟,它的原穴是太淵,左右共有兩穴;陽中的太陽是心臟,它的原穴是大陵穴,左右共有兩穴。五臟中的肝、脾、腎三臟,都位于胸膈以下,下為陰,其中再分出陰陽陰中的少陽是肝臟,它的原穴是太沖,左右共有兩穴;陰中的至陰是脾臟,它的原穴是太白,左右共有兩穴;陰中的太陰是腎臟,它的原穴是太溪,左右共有兩穴。在胸腹部臟器附近,還有膏和肓的兩個原穴。膏的原穴是鳩尾,屬任脈,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氣海,屬任脈,也只有一穴。以上五臟共十穴,加上膏和肓的各一穴,合計共有十二穴。這十二個原穴,都是臟腑經(jīng)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可以用它們來主治五臟六腑的各種疾患。凡患腹脹病的,當取用足三陽經(jīng),即取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的穴位進行治療。凡患完谷不化的泄瀉證的,當取用足三陰經(jīng),即在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的穴位進行治療。

 
  現(xiàn)在來說一說五臟有病的情況。五臟有病,就好比人的皮肉中扎了刺,物體上有了污點,繩子上打了結扣,河道中發(fā)生了淤塞一樣。刺扎得日子雖久,但仍可以拔掉它;沾染的污點日子雖久,但仍可以洗掉它;打上的結扣日子雖久,但仍可以解開它;河道淤塞的日子雖久,但仍可以疏通它。有些人認為久病是不能治療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善于用針的醫(yī)生,其治療疾病就好像拔刺、洗污點、解繩結、疏通河道一樣,無論患病的日子多么久,都是可以治愈的。說久病不能救治的人,那是因為他沒有掌握好針灸的治療技術。

 
  針刺治療各種熱病,適宜用淺刺法,手法輕而且捷,就好像用手去試探沸騰的湯水一樣,一觸即還。針刺治療寒性和肢體清冷的病證,適宜用深刺留針法,靜待氣至,就好像旅人留戀著家鄉(xiāng)不愿出行一樣。在內(nèi)的陰分為陽邪侵入而有熱象的,應當取用足陽明胃經(jīng)的足三里穴進行治療,要正確地去進行治療,不要松懈疏忽,直到氣至而邪氣下退方可停針;如果邪氣不退,則應持續(xù)治療。如果證候出現(xiàn)在上部,且屬于在內(nèi)的臟病,就可以取用足太陰脾經(jīng)的陰陵泉穴進行治療;如果證候出現(xiàn)在上部,而屬于在外的腑病,則應該取用足少陽膽經(jīng)的陽陵泉穴進行治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