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黃帝內經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精讀黃帝內經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2-11-19 06:12
【分頁導航】


  【原文


  帝曰:不足者補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待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帝曰:候氣奈何?

 

  岐伯曰:夫邪去絡入于經也,舍于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沖而瀉之。真氣者,經氣也。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

 

  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

 

  不可掛以發(fā)者,待邪之至時,而發(fā)針瀉矣,若先若后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fā)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此之謂也。


  【點評】此段重點說虛癥的補法,以及如何“得氣”。


 ?、?strong>必先捫而循之

  mén,撫摸;

  循之,循法,針刺輔助手法名。指入針后用手指于針刺穴位所在之經絡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氣的方法?!夺樈浿改稀罚骸把?,凡下針于穴部分經絡之處,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氣血往來而已?!薄夺樉膯枌Α罚骸跋箩樅螅瑲獠恢?,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針手陽明合谷穴,氣若不至,以三指平直,將指面于針邊至曲池,上下往來撫摩,使氣血循經而來?!北痉ㄔ从凇端貑枴るx合真邪論》:“捫而循之?!?

 

 ?、?strong>呼盡內針,瀉法和補法的區(qū)別是,進針時,前者是吸氣時進針,而后者是呼氣盡時進針。李少波認為,人們吸氣時全身體表組織像胸腔擴張一樣也是向外膨脹的,只是幅度較小,不易被察覺罷了。順應經絡組織的這種變化趨勢即為補法,即針氣相順為補;逆反經絡組織的這種變化趨勢即為瀉法,即針氣相逆為瀉。根據(jù)這一原則,在患者吸氣時進針、吸氣時捻針以求得氣、呼氣時出針均為瀉法,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并按壓針孔即為補法。

 

  ③以氣至為故,

  氣至,就是針刺之后,患者有酸麻脹的感覺,針像被吸住一樣,這叫得氣。

  為故,查了半了,也沒查出“”在這里的意思。只要解釋成“為目的”。

 

 ?、?strong>候吸引針,等候吸氣時起針。

 

  ⑤推闔其門,推闔,闔[hé],按壓封閉。針刺時按壓所刺穴孔,不使經氣外瀉的手法?!端貑枴るx合真邪論》:“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

 

  ⑥不可掛以發(fā)者,"不可掛以發(fā)"的意思,就是說針下已有得氣的感應時,就應該適時地運用針刺手法而不能有毫發(fā)之差,因為在一霎那間這種得氣的感覺是很容易消失的。"扣之不發(fā)"的意思,就是說不懂得要隨著氣機的虛實變化而抓住時機進行補瀉的醫(yī)者,往往會坐失良機,這就好像扣在弓弦上的箭,到了應發(fā)的時候而沒有發(fā)射出去一樣,這樣就只會白白耗損患者的血氣而終究達不到祛除邪氣的目的。

 ?、?strong>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此之謂也

 

  何謂“知機之道者”:術之精微可以言語授,而非言語所能盡;可以度數(shù)推,而非度數(shù)所能窮。茍不默會于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說,以應無涯之變,其不至于遺失者寡矣!況得其法而不知其說者乎?”


  “刺之微,在速遲”是說針刺的精妙關鍵就在于手法速度的快慢,當快則快當慢則慢,其關鍵在于下針時機的把握,這與射獵的道理一樣。

  “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眲t是將邪氣比作獵物而將針具比作弩矢,獵物在弓弩的有效殺傷范圍之內出現(xiàn)的時間是極其短促的,如《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動如脫兔”,如果獵手反應不是很快的話,是很難有效射中目標的。所以說“至其當發(fā),間不容瞚?!薄?strong>伏如橫弩,起如發(fā)機。”只有高明的獵手才能夠做到“知其往來,要與之期?!闭驗橹阔C物何時將會出現(xiàn),所以提前就做好了發(fā)射的準備,在目標出現(xiàn)的瞬間,及時準確的將箭矢向目標發(fā)射出去,而粗劣的獵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說“粗之暗乎,妙哉工獨有之。”


  強調“待邪之至時而發(fā)針瀉矣”,這和用弩射取獵物的道理是一致的,“取如發(fā)機”與“伏如橫弩,起如發(fā)機”中的兩個“發(fā)機”含義完全相同;而“知其可取如發(fā)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則是對“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道,叩之不發(fā)。”的進一步詮釋?!爸淇扇∪绨l(fā)機”明確地指明了下針要“待邪之至時而發(fā)針瀉矣”,其速度要迅猛快捷,如同射取獵物一樣,也就是要做到“取如發(fā)機”;換言之,也就是要做到“伏如橫弩,起如發(fā)機。”如果下針時機不當?shù)脑?,“若先若后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边@就如同打獵一樣,過早“發(fā)機”就會嚇跑獵物,太遲“發(fā)機”則會使獵物溜掉,所以說“刺之微,在速遲?!边@里強調的是下針要“速”。所以說“不知機道,叩之不發(fā)。”的具體含義是“不知其取如扣椎”。


  “”字,張景岳注為“木椎”,本應該扣動“弩機”的手扣在了木椎上,箭鏃當然發(fā)射不出去,所以說“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爸獧C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中的“不可”是不必的意思,


  “”是指區(qū)分,其意是說會使用弩機的獵手,不假思索就能夠及時地叩動弩機,從而能夠準確地將箭簇向目標發(fā)射出去,好的弓弩手甚至在黑暗中可以做到“循聲而射”。無論是“扣椎”也好,“守關”也好,都是與“守機”相對而言的,指的都是“不知機者”的“粗工”水平。


  “”是用于一種捶擊的器具,后作槌、錘。關于“椎”字的本意,《說文》解釋道:“椎,擊也,齊謂之終葵。從木,佳聲?!薄赌印涑情T》:“長椎,柄長六尺,頭常尺。”古文中的“椎”字與“楗”外形非常接近,所以“椎”字可能是由“楗”誤寫而成。


  關于“”字的本意,《說文》解釋道:“楗,陷門也,從木,建聲。”與以“以木橫持門戶”的“關”字含義相同,指的都是門閂。如《老子》有云:“善閉無關楗而不開”。既然“扣椎”是與“發(fā)機”相對提出的,所以“椎”與“機”一樣,都應該是弩上的部件,如果不去扣動“懸刀”而是去“扣椎”也就是敲擊“楗”的話,是不可能蔣箭鏃發(fā)射出去的。所以說“知其可取如發(fā)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fā),不知機者扣之不發(fā)。”


  【整段翻譯


  黃帝道:不足之虛癥怎樣用補法?


  岐伯說:首先用手撫摸穴位,然后以指按壓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圍肌膚,進而用手指彈其穴位,令脈絡怒張,左手按閉孔穴,不讓正氣外泄。進針方法,是在病人呼氣將盡時進針,靜侯其氣,稍久留針,以得氣為目的。進針侯氣,要象等待貴客一樣,忘掉時間的早晚,當?shù)脷鈺r,要好好保護,等病人吸氣時候,拔出其針,那末氣就不至外出了;出針以后,應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針孔關閉,真氣存內,大經之氣留于營衛(wèi)而不泄,這便叫做補。


  黃帝道:對邪氣怎樣診候呢?


  岐伯說:當邪氣從絡脈而進入經脈,留舍于血脈之中,這時邪正相爭,或寒或溫,真邪尚未相合,所以脈氣波動,忽起忽伏,時來時去,無有定處。所以說診得瀉氣方來,必須按而止之,阻止它的發(fā)展,用針瀉之,但不要正當邪氣沖突,遂用瀉法,因為真氣,就是經脈之氣,邪氣沖突,真氣大虛,這時而用瀉法,反使經氣大虛,所以說氣虛的時候不可用瀉,就是指此而言。


  因此,診侯邪氣而不能審慎,當大邪之氣已經過去,而用瀉法,則反使真氣虛脫,真氣虛脫,則不能恢復,而邪氣益甚,那病更加重了。所以說,邪氣已經隨經而去,不可再用瀉法,就是指此而言。


  阻止邪氣,使用瀉法,是件不容易的事,須待邪氣初到的時候,隨即下針去瀉,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瀉法,都是不適時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氣受傷,病就不容易退了。所以說,懂得用針的,象撥動弩機一樣,機智靈活,不善于用針的,就象敲擊木椎,頑鈍不靈了。所以說,識得機宜的,一霎那時毫不遲疑,不知機宜的,縱然時機已到,亦不會下針,就是指此而言。


搜索